close

新加坡的小學是半日制,也就是,學生只上半天課,

一節課有三十分鐘沒有下課只有安排中場休息時間(10)

讓小朋友在學校的食堂(canteen)買點東西吃

 

下午一點過後,才放學回家準備吃午飯去

回家途中我總是會問女兒:今天開心嗎?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

 

剛開始她總是興高采烈仰著笑臉愉快地回答

「好玩,好玩極了!坐後面的同學還幫我綁頭髮她說媽媽妳綁的不好看而且都會掉!!」

有什麼辦法,我就是手拙不會綁頭髮

 

漸漸地似乎過了甜蜜新鮮期,那個充滿憧憬的階段

現在是進入所謂的磨合期語氣充滿不悅:

班上男生很吵吵的我都不能專心上課了啦!」

「還有同學說我的英文如果不夠好會被分到別班…..」皺起眉擔心的說

已經一個月了我還不能完全聽懂英文老師上課說的怎麼辦?!….」淚眼朦朧,眼淚也跟著滴了下來

除了不捨又讓我重新思索什麼對孩子才是好的

 

面對壓力也是一種學習

但又不希望她有太大學習壓力

 

早就有媽媽告訴我獅城家長超怕輸的

小一就逃不掉補習命,三科全補數學與科學還加英文

擔心不補會跟不上同學

補習彷彿已成定心丸,唉! 有補總比沒補好。

搞到最後父母親比小孩子還緊張還要投入

 

雖然我沒看過小孩不笨這部電影

但實在不希望精英教育遊戲規則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

扼殺小孩學習的意願

英文這種東西多多接觸,自然而然的循序進步,漸漸就能活用了吧

 

中午放學後,還有大半天的時間,

我們開始學著自己安排活動不參加任何補習

 

在家裡幫忙做家事,擦窗戶 洗衣晾衣,幫忙揀菜包水餃

不記得在那本書看過這樣一段話:

"在做家事的過程不只提供生活基本技能鍛鍊的機會也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量成績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培養自己能夠帶著走的能力

那個能力不能光交給教育制度,也不能只仰賴老師,更不是補習可以教的來

只有靠父母自己透過觀察孩子與孩子互動

然後放下身段自省不斷的修正或繼續向下扎根

這才是整個教育最困難的部份!

 

家就是另一個教室,確實如此呀!

我想到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陣陣的涼風吹來, 午覺睡起來

我們在住家附近一帶公園綠地隨意散步走走

 

一星期帶孩子進上一次圖書館,幫他們選擇自己想要的書

 

有時間偶而看卡通,玩電腦

 

每天一定要去運動,揮發多餘的體力

跟同學打羽毛球( 要多練習了)

最常是去游泳,幾乎天天游

 

過陣子可能會另外安排課外課程如畫畫、鋼琴,足球....

讓她接觸其他不同的活動

讓他們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找出自己的興趣及舒壓放鬆的方式。

快樂的生活和學習

希望這些挫折暫時的陰霾....通通快快煙消雲散

然後能夠自信和喜悅迎接每個新的一天

在陪伴的過程中,要知道自己不孤單,

有著強力後援部隊永遠支持著妳!!

我親愛的寶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hop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